脑血管病发生时,受累血管所供血的脑组织结构出现损害,这些脑区相应的功能亦出现缺损,可能导致运动、感觉、言语、行为和意识等的变化。症状表现随损害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脑卒中最常见的几种症状如下:
① 突然发生的颜面、肢体的麻木或无力(特别是发生于一侧时);
② 突然发生的意识障碍、言语表述或言语理解困难;
③ 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变化;
④ 突然发生的行走困难、眩晕、平衡或共济障碍;
⑤ 突然发生的无明确原因的剧烈头痛。
所有卒中的症状大多表现为急性发病,而且发病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多种症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选择
卒中作为临床上的急症,需要一批有经验的神经科、心脏科和放射影像科以及老年病学医师等组成的团队,建立卒中单元,使患者尽早地得到准确诊断,并完成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其他必要的化验检查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对基本生命体征的特殊护理,早期及康复期语言、肢体功能的训练,常能减少卒中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什么是溶栓治疗
缺血性卒中病人早期多数会显示出血管的阻塞,恢复血管的再通可以挽救半暗带区的组织,溶栓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段之一。所谓溶栓治疗,系指采用作用于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药物,使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从而使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崩解(snips up),血栓形成所阻塞的血管的血流得以再通。溶栓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溶栓治疗的时机,即“时间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发生的3小时内予以溶栓治疗,效果最为理想和肯定。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
动脉表面由于血小板-纤维蛋白形成的栓子在许多TIA和梗塞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非心源性TIA患者梗塞预防的各种治疗方案中,抗血小板药物有着最佳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治疗危险性。
多项研究表明,TIA或微小卒中(指缺血发生一周后无或仅有极轻的神经损害症状)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能显著减少随后发生的TIA、梗塞和死亡率。小剂量(50~100mg)似乎与大剂量(1000~1500mg)具有一样的预防作用。北美最常用的剂量是325mg/d。第17届全美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上有关的报道观察到临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平均降低收缩压7mmHg左右,舒张压降低4.8mmHg,而其它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则无降压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处置
需保证患者绝对卧床,输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软化大便,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并维持收缩压在150mmHg或之下,头痛明显时可服用去痛药物(也有降压效果),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予以抗痫药物防止可能由于抽搐造成的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发血管痉挛,钙通道阻滞剂被广泛的应用以减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梗塞的发生率,尼莫地平60mg口服,1/4h,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的破裂所致,动静脉畸形也不少见,显微外科的发展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神经介入学的发展使血管腔内治疗动脉瘤愈加普遍,特别是那些手术难以涉及部位的动脉瘤如位于海绵窦的动脉瘤,同时为那些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反复腰穿释放及置换血性脑脊液不再是临床上的常规治疗手段。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严重脑积水并意识障碍较重时,脑室引流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8-05-18
|